展现北疆艺术魅力——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媒体转发我校蒙古舞教学视频
近日,我校蒙古舞专业教师郝琳副教授制作的蒙古舞教学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权威媒体纷纷予以转发,在社会各界掀起了一阵学习蒙古舞、了解北疆文化的热潮。






该教学视频中,我校2021级六年制舞蹈专业学生展示了“勒马翻身转”动作。学生目光坚定地注视远方,仿佛在驯服烈马的过程中,时刻观察着前方的状况,把控全局。整个动作一气呵成,速度极快,体现了学生极高的身体平衡能力、核心力量以及肢体协调性。
自视频发布以来,迅速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传播开来。网友们纷纷留言表示,通过这个视频,仿佛置身于广袤无垠的大草原,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与豪爽。此次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今日头条、奔腾融媒、内蒙古日报、内蒙古日报蒙文版等媒体的转发,进一步扩大了视频的影响力,使其传播范围覆盖全国乃至海外,为推广北疆文化艺术、促进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校蒙古舞教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蒙古舞教学视频的广泛传播,是学校在传承和弘扬北疆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一次成功实践。今后,学校将继续挖掘更多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资源,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传播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艺术,为推动文化自信自强贡献力量。
勒马翻身转:这一动作最初源于著名舞蹈艺术家贾作光先生的创作。他在深入蒙古草原体验生活时,被牧马人精湛的骑术深深触动。为了在舞蹈中精准呈现出牧马人的英勇身姿与豪迈气质,贾作光先生经过长期的观察、模仿与探索,从真实的套马动作中提炼、创造出了“勒马翻身转”。此后,这个技巧成为蒙古族“马舞”表演的标志性动作,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蒙古舞作品中,历经岁月传承,至今仍在舞台上熠熠生辉,不断激发着舞者们的创作灵感,也让观众们深切领略到蒙古舞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PROFILE
郝琳(赛音.)
艺术学硕士,内蒙古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高级讲师,主讲蒙古舞课、剧目课,教龄23年,“朝布娃”少儿蒙古族舞蹈教材主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全国高级考官,赛音舞蹈线上课程创始人。
曾获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优秀教学成果奖、园丁奖;全国“荷花少年”校园舞蹈展演金奖、最佳编导奖;华北五省区舞蹈比赛银奖、创作奖;国际蒙古舞大赛暨内蒙古电视舞蹈大赛优秀奖;全国区域少数民族(维藏朝蒙)舞蹈课程展示优秀指导教师、最佳编创团队奖。院级优秀教学团队,教坛新秀荣誉称号。
曾参与编排斯琴塔日哈《蒙古族舞蹈基础训练教程》(中专教学用);参与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蒙古族传统舞蹈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主持参与多项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